28日,福州市召開海洋經濟科創高地建設推進會,發布了《福州市打造海洋經濟科創高地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和《福州市海洋科創平臺提升建設工作方案》(簡稱“工作方案”),旨在進一步推動海洋經濟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加快打造東南沿海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海洋經濟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高地。
《實施方案》提出,依托科創走廊,打造海洋經濟科創高地,力爭到2025年,基本建成領域分布合理、功能梯次清晰、創新鏈條完整、具有福州市特色的海洋科技創新平臺?!豆ぷ鞣桨浮穼δ繕诉M行了量化,通過3至5年的建設,力爭涉海專利數量超過500個,涉海研發平臺數量達到20個,涉海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100家,基本形成支撐引領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科技創新體系。
《實施方案》聚焦“藍海經濟、智海經濟、向海經濟”三大領域科技創新引領,提出了3個方面11條具體措施。
一是依托福州海洋研究院和科創走廊鼓樓怡山片區,建設各類海洋科技公共服務平臺,集聚國內外海洋經濟領域專家,打造集研發、孵化功能于一體的海洋經濟科創高地。二是以連江縣粗蘆島等區域為核心,建設海洋科創成果轉化集中區,構建海洋經濟產學研合作體系,完善科技金融服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培育海洋經濟創新主體。三是依托福州市海洋經濟重點企業,鞏固近海養殖、遠洋捕撈、海工裝備、涉海數字等海洋經濟優勢產業,逐步打造“一條魚”全產業鏈條,培育海洋信息服務產業群,建設一批海洋科技協同創新載體。同時,加快完善近海融合信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產業技術創新所需的共性基礎數據供給體系。
《工作方案》側重于提升建設海洋科創平臺的具體途徑,提出要抓好“1+6+3”模式。
“1”——做大做強福州海洋研究院。通過設立首席科學家制度、成立海洋漁業科創聯盟、設立福州市海洋產業基金、定期組織實施科研項目“揭榜掛帥”、定期召開具備全國影響力的海洋經濟高峰論壇等具體措施,推動福州海洋研究院做大做強。
“6”——高位嫁接六個海洋產業聯合研發中心。緊扣“科技+產業”,高位嫁接發展深海養殖、水產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藥、智慧海洋、水產種業、海工裝備等六大產業聯合研發中心。并采用“1+1+N”模式,支持福州海洋研究院和海洋漁業科創聯盟高校院所、龍頭企業引進國內外同領域高水平創新研發團隊,建設高水平的海洋重點產業聯合研發中心。
“3”——打造三個海洋科創孵化基地和成果轉化集中區。在閩江學院工業路校區科創走廊、連江縣粗蘆島、福清元洪投資區等3個地區建設科創孵化基地和成果轉化集中區。其中,閩江學院工業路校區建設海洋經濟科創基地,高起點建設涉海研究中心、創新實驗室、院士專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創新研發載體;在連江縣粗蘆島建設海洋科技成果轉化集中區,打造海洋生物科創高地、海工裝備科創高地、數智漁業科創高地;在福清元洪投資區建設科技成果轉化集中區,重點圍繞海洋經濟、食品制造、新型建材、能源經濟、航空運維服務、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開展合作,為中印尼“兩國雙園”項目合作進一步賦能。(記者 潘倩)